“赛糖狮”是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陇乡传统的年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乡里“闹热”时,后陇乡乡民便会精心设计打造各具特色的供品“糖狮”,以“赛糖狮”方式祈祷来年丰收、合乡平安。然而威风凛凛的糖狮是怎样诞生的呢?
后陇乡由东和、盛户、西和、新和和和安5个村组成。在“闹热”前几天,东和村大南祠堂前一片繁忙,有着40多年制作糖狮经验的苏宗记按比例往大鼎里依次加入水、麦芽糖和白糖,开足火力熬制糖浆。只见他不时挥动长勺搅拌,直到糖浆变成蜜蜡色,苏宗记迅速将炒熟的花生倒入并用力翻搅,让花生和糖浆相互包裹,成为一体。
(资料图)
狮制作过程中
苏宗记表示,一开始起大泡,等到变成小泡的时候,就可以放花生了,而且制作过程中必须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是不能停的,起锅后要马上端给负责切的人,切后趁热一块一块拼上去。起锅的花生糖被迅速地压成需要的造型,趁热固定在木制的“狮子骨架”上。
苏宗记表示,米粉要裹底才不会粘连,不会黏手。黏手的话手会起泡,因为温度达到了100多度。粘时要多观察,及时把未干的粘回去,不然会掉下来,糖不热了就要把里面热的糖浆翻出来。
一波快手操作,花生糖快速地组合成狮子的造型,师傅们手持木锤这敲敲、那打打,霸气的狮子形象逐渐出现。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桔被放进狮口,熠熠生辉的灯泡成了炯炯有神的狮眼,寓意财丁兴旺,红、绿等喜庆的颜色被夸张地勾画在狮子的脸孔和身体上,丛林之王的形象呼之欲出。
东和村大南老人理事组理事苏淑兴表示,上色的时候首先把面粉和麦芽糖揉在一起,直至粘连,贴上条纹构成狮子形象,并且进行配色,最后给狮子上色。配色仿照古时的造型,随心所欲地画,不要脱离现实就可以,每年的狮子没有固定统一的颜色。
各式各样的后陇糖狮造型
经过近一周的精心打磨,一对高达2米半、重超1700斤的巨型糖狮诞生了。一年一度的后陇“赛糖狮”正式拉开帷幕,村民们陆续将准备好的糖狮送到祠堂前展出,在一众小糖狮的烘托下,威风凛凛的“狮王”成功吸引了村民和游客争相打卡。
前来游玩的游客表示,两只糖狮一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感觉很壮观,很有狮子王的气势。小狮子在母狮下面,好可爱,有一种被保护起来的感觉。后陇的糖狮习俗一直都有,大南糖狮是最大的,做得很生动,这次带孩子来感受一下。
据介绍,后陇“赛糖狮”历史悠久,在物质缺乏的年代,只有家种甘蔗或吕入榨糖作坊的蔗农才能参股做大糖狮,一般村民无闲钱参与。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如今的后陇人,多数能为乡里这一盛事出资出力。
东和村大南老人理事组理事苏淑兴表示,这是后陇历来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前是各个糖寮派糖料份,后来演变成各个生产队,到最后演变成各个村安排。
“闹热”过后,“糖狮”会被敲碎,并按份额分发给每家每户品尝,俗称“吃兴”,寓意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糖块松脆酥甜,是后陇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是联络乡情亲情的纽带,也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一位后陇乡乡民说,平时在梅州工作,一年一度的“闹热”就回来过节,后陇大南的糖狮特别有特色,是最大只的,看了很欢喜。后陇“糖狮”文化传承得很好,很开心。
东和村大南老人理事组理事苏顺良表示,“糖狮”代表的是团结精神,祈求平安,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是后陇乡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要代代传承下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安宣
标签:
“赛糖狮”是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陇乡传统的年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乡里“闹热”时,后陇乡乡民便会精...
2月20日中午1时许,肇庆市鼎湖公安分局广利派出所接报,鼎湖区广利码头西江河堤边,一身穿粉色上衣的女...
随着网络直播的风靡,打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一些未成年人也沉迷其中,用长辈的积蓄,大手笔打赏主播。
最近正值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时常可见农业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播种、施肥的场景。
昨日记者从汕头市濠江区获悉,由央企绿发集团联合南瑞集团共同打造的汕头鲁能绿色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近日...